华夏有衣:走进汉服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本课程读本;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课题研究成果。 新学期新书单新计划,社科5折封顶
作者:何志攀,冯琳,杨娜 著出版社:开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02月
开 本:16开
纸 张:纯质纸
包 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3132091
所属分类:
图书>文化>传统文化>服饰文化
《华夏有衣:走进汉服文化》 作者:何志攀,冯琳,杨娜 著 电子书(pdf+word+epub+mobi+azw3版本)
编辑推荐
立足教学实践的经验,贴近目前中学生的兴趣,是本书的*特色。本书的编写过程始终与教学、科研紧密联系。汉服及礼仪课程早在2013年即成为北京市西城区后备人才资助计划项目,2014年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以汉服活动为载体的传统服饰礼仪文化青少年传承模式研究”并成功立项,该课题将于2017年结题,本书即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内容简介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称。汉服复兴运动中也一直有“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华夏复兴,衣礼偕行”等理念,本套书即分为服饰和礼仪两本。
其中《华夏有衣——走进汉服文化》(暂定名)一书展现华夏衣冠复兴的当代实践历程,重点介绍了当代汉服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以及汉服的穿着、礼仪、发展史、款式、纹饰图案、配色等,为现代汉服复兴运动提供理论参照。
《华夏礼仪——亲近礼乐文明》(暂定名)一书展现中华传统礼仪文明及其与当代生活结合的复兴实践,选取了《朱子家礼》的框架,以“冠、婚、丧、祭”为主体,介绍相关礼仪和礼学,帮助现代人重建礼乐生活,感受诗礼浸润。
作者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较早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中学之一,其中的汉服文化和礼仪文化两门课程已经有了六年多的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由北师大实验中学教师冯琳、何志攀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杨娜共同主持,将多年的教学成果整理成书,成为目前中学课程中有关汉服及礼仪的校本课程读本。
冯琳,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经济教育、文化遗产教育;擅长学校管理及教师培训,曾在北师大多所附校担任副校长职务。出版过专著《优秀政治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译著《互联网 时代如何做一名成长型教师》及《教学是一段旅程》等。2006年在“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2010年获环境保护部“国际生态学校”年度教师奖;2012年获昆明市政府颁发的“优秀园丁”奖。
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文化生活》教师教学用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及教参的编写。担任广东省地方综合课程(高中分册)及宁夏自治区《安全教育读本》(高中分册)主编。
何志攀,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育学学士、教育硕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曾任北京市西城区兼职教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培训专家团队成员。获北京市高中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西城区“西城杯”中学课堂教学评优大赛特等奖等奖项。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研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其中主持开发的《走近汉服》课程被评为“2012—2013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参加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课程的培训材料;参与北师大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北师大、首师大等多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等。
杨娜,就职于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曾多次参与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大学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攻读管理硕士,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在读),主攻方向为文化研究。
2006年起关注汉服运动,2008年留学英国期间创立“英伦汉风”汉服社,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两年担任“汉服北京”社团负责人。自2009年起专注于梳理汉服复兴的发展历史与脉络,并在网络上共发布了三版《汉服运动大事记》。2016年将以往资料整理为《汉服归来》一书,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