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商品为众筹商品,目前无实际资源,目前心愿值达成3点,未达成理想心愿值15点,如果不懂心愿值不要急着付款,先看心愿值计划:点击这里
生命的真相:重建幸福人生剧本
华语心理专家、实践派心灵导师徐秋秋带你重塑心灵角色!生活对你的所有亏欠,都是你该对生命给予的补偿。380万心灵受益,凝练20万人生故事!附赠精美心灵手账!豆瓣9.1高分!
作者:徐秋秋 著 , 银河系 出品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6427737
所属分类:
图书>心理学>心理百科
编辑推荐
推荐1 :探索生命真相,送给被生活辜负却不甘于糟糕过一生的你!
为什么我比别人更不快乐?更不成功?更不和谐?更加不幸?当感到痛苦、不幸、不公、矛盾、孤独的时候,并不是环境出了问题,而是我们在做自我攻击的心灵工作。徐秋秋用本书告诉你活得不如意的根源,带你从被辜负的困境中走出来:你的生活,本不该这样!
推荐2:著名心理专家、实践派心灵导师徐秋秋倾心力作震撼上市!
徐秋秋从事心理工作十余年,其系统培养出上千名心灵导师,帮助个案达20余万人次,其幸福心理学课程累计收听达200多万人次。这本书凝结了3800000个心灵受益的心理智慧,是200000个人生故事凝练的生命精华!
推荐3:从心灵空间调整角色定位,教你扭转人生,重新散发旺盛的生命力。
创造者、拯救者、承担者、受害者、心灵流浪者,你属于哪一种心灵角色?通过10余年咨询工作,徐秋秋认为:你的心灵角色决定了你的生活模样。她提出五大心灵角色,从心灵空间教会你转变认知、重塑信念。
推荐4:拆解人生三大维度八大议题,还世界一个幸福健康的自己。
作为国内SHOU位提出阐述架构幸福心理学体系者,徐秋秋融合精神分析、萨提亚家庭治疗、催眠、完形法、人本主义及NLP、家庭系统排列,形成自己的身心疗愈理论。本书助你解决人生三大维度上的八大议题,帮助你学会去爱、去成就、去利他,让自己走上成长的卓越之路。
推荐5:精美彩图生动诠释心灵真相,附赠练习手册助你重建人生剧本
推荐6:愿每个用尽全力生活的人,都能找到与世界幸福连接的方式。
推荐7:1000多个案例中选出典型案例阐述做自己、经历、父母、财富、亲密关系、情绪、界限的真相……让你在幸福之路上更进一步!
亲爱的,请永远保持心里那束光,因为总有人会借它走出黑暗!
内容简介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
生命的真相,就是找到属于你生命本身的意义,并由内而外散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条路,并不好走;这件事,并不好做,毕竟,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明白自己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你看不清自己生命的真相,那你就无法接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情,更不能统整地用过去的经历为自己培育一个富足的未来。
这时候,你会掉入到不幸福的黑洞里,苦苦追问:
为什么我比别人更不快乐?
为什么我的事业总是不成功?
为什么我的关系总是不和谐?
为什么怀运气总发生在我身上?
为什么我遇不到一个爱我的人?
为什么我有如此不幸的家庭?
所有的这些生活痛苦,在你找到生命的真相时,就会迎刃而解。
著名心理专家徐秋秋认为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自我关系,当我们感受到痛苦、不幸、不公、矛盾、孤独的时候,并不是环境出了问题,而是我们正在自我攻击,却没有自我支持。当我们扮演不同的心灵角色(创造者、承担者、受害者、拯救者、心灵流浪者)时,我们就会演绎不同的人生剧本。
在这本书中,她结合自己10多年的团体治疗经验和个人咨询经验,以及对心理咨询师的培养督导工作积累,用1000多个案例中选择出各类典型案例来阐述如何重建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自我关系、职场关系等方面的幸福感,这些案例囊括被性侵的爱无力女孩、爱情事业一团糟的男士、渐冻症的第三者、攻击性过强的被孤立职场人士、因父母关系无奈辍学的男孩……这些故事仿佛发生在我们身边,又仿佛是我们生活的某一面。
通过徐秋秋专业的心理解析,我们可以发现每个生命体不幸福的根源,也借由其给出的心理指导,看到自身生活和关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学习到如何重建幸福人生剧本,活出属于自己独有的生命真相。
显示部分信息
作者简介
徐秋秋,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学博士;全民幸福社(心理学读书平台,粉丝累积近400万)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工作10余年;国内首位提出、阐述、架构幸福心理学体系者;幸福心理学、家庭教育与亲子亲密关系系列课程研发导师。
徐秋秋自2008年开始钻研心理学,其吸纳精神分析心理学、萨提亚家庭治疗、催眠、完形法、人本主义及NLP、家庭系统排列,形成了自己关于心理咨询和身心疗愈的系统架构,研发整合出独立于西方积极心理学,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心理学体系——幸福心理学。其系统的幸福心理学体系落地课程已经培养出来上千名心灵导师,直接或间接帮助个案达20余万人次,其幸福心理学方面的课程累计收听达200多万次。
目 录
第YI章 摒弃人生旧剧本,重建人生新剧本
第YI节 送给世界一个幸福健康的自己
“不被爱”的故事和真相
“不爱自己”的故事和真相
“不去爱”的故事和真相
第二节 你清楚自己的人生坐标吗?
四大象限,四种人生剧本
造就人生象限的因素:原生家庭
造就人生象限的因素:家族创伤
造就人生象限的因素:自我催眠方式
造就人生象限的因素:亲历创伤
第三节 在心灵空间上,你扮演怎样的角色?
外部空间和心灵空间
真实自我和角色自我
心灵空间的三个维度
你的心灵角色
重塑心灵空间
第四节 做自己的人生教练,创造生命的欢庆之旅
亏欠你的是自己,不是他人
教练与真相:爱带来幸福感
教练与真相:事业带来成就感
教练与真相:自我带来愉悦感
第二章 重获爱的能力
第YI节 良知与原爱
良知:个人良知、系统良知、超越的良知
原始的三种需要
原爱:生命深处流动的能量
第二节 亲密关系:需要爱的滋养
亲密关系中的归属感
亲密关系中的平衡感
亲密关系中的秩序感
第三节 亲子关系:孩子与世界的关系原型
亲子关系的三大法则
亲子关系的归属感和平衡感
亲子关系的秩序感
第四节 家族:我们的根部系统
家族的归属感和平衡感
家族的秩序感
家族的系统牵连
第三章 重建事业
第YI节 工作、职业与事业
需求层次理论解释工作、职业和事业
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第二节 如何发现你的事业
事业的源泉:热情
事业的根基:共赢利他
事业的本质:意义感
第三节 你的财富问题出在哪里?
个案1:财富与爱的关系
个案2:财富与祖荫的关系
个案3:财富与自我升级的关系
第四节 与母亲的关系决定你的财富
臣服于母亲,是获得财富的关键
你值得你想要的财富
觉察关系对财富的影响
第四章 重塑自我
第YI节 从无自我到成熟的自我
自我意识发展的目的
自我意识发展的7个阶段
第二节 你的内心就是一个团队
一切关系的根源,都是自我关系
自我关系:攻击型和支持型
第三节 你的情绪来自哪里、面向哪里?
情感和情绪
唯有情感能化解情绪
如何表达真实的情绪?
建立情感化人生,转化情绪化人生
第四节 身体不会说谎:身心疗愈的秘密
心灵的伤,身体知道
“出轨后,我的左半边身体开始出现问题”
直面心灵的伤痛,释放身体的症状
第五章 活出幸福的人生剧本
第YI节 健康的人生剧本:自爱
追爱行为背后的原因:内在小孩在作怪
从期待被爱的孩子成长为自我关爱的成人
第二节 幸福的人生剧本:去爱
爱本质上是给予,而不是获取
付出爱和接受爱之间需要平衡
从自爱到去爱:爱满自溢,拥有去爱的能力
第三节 卓越的人生剧本:去创造
从自我实现到自我超越
对别人发生兴趣,让生命有意义
书写卓越人生剧本
第四节 人生,没有好,只有更好
第YI步,转念:新信念
第二步,行为:新自我
第三步,规划:新行动
第四步,拓展:新象限
第五步,描绘:新未来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生命就是一场传奇
每一个生命的出生,获得的各种智能,经历的每种人生体验,无论成功还是挫败,滋养抑或是创伤,与生命有关的一切都是奇迹。我自然也是如此,从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到参与先生创业,从事公司销售和管理,又偶遇心理学,毫无计划但冥冥中也一定是感受到了生命的召唤成为一名心理工作者,“幸福心理学”的概念也好像从天而降,历经十余年直到现在,创作了有关幸福心理学的本书,就是此刻你手头上的这一本,一切都似一场传奇。你呢?回望人生,是否看到了自己的传奇!
我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从开始幸福心理学的研发和分享,就在自己的人生以及生活中持续践行,用了有用,不用无用,这既是对自己实践的领悟,也是希望幸福心理学能达到真正有用的效果。从对内在创伤和局限的清理到实践创造幸福的方法,到现在,不纠结于过去,不执着于未来,生命中竟然都是惊喜,对生命的体验越来越好奇,亦越来越奇妙,更极其感恩生命所赋予自己的丰盛。
在践行幸福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有三点深刻的体悟与朋友们分享。点,疗愈创伤与实践幸福的方法是完全两回事,就像身体的疾病康复和身体强健是两回事一样。工作过程中,我见到太多把人生幸福寄托在不断疗愈心灵创伤的人,一直重复着情感释放和疗愈的循环,却不知道该如何幸福。
因此,向幸福学习幸福才是心理学的重中之重,总结出幸福的策略,让大家懂得将幸福的模型植入自己的心智、生活和生命体验中,将会是幸福心理学持久的任务。如果用二八原则来衡量一下,那么,请把20%的精力用在疗愈创伤情感,或者说看到它、感悟它,这是必要的,但是请务必把80%的精力用在学习和领悟幸福人生上,培育自己成为充满热情和贡献的生命。
第二点,“我是一切的源头!”幸福不在他人之手,幸福就在身边,你能否体验到并且去创造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你呢?基于此,自我发展及自我关系的重建是幸福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因为“自我”是人生一切的根源!早年自我形成有赖于外部的客体关系和环境因素,如果一个人一直这样生活下去,那终其一生都将是一个孩童。
成年后,我们的首要任务并不应该是忙于赚钱、结婚、生孩子等,这些都是活在生存层面的心智,而应是了解自己,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因为世界对于孩子和对于成年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孩子是依附者,而成年人与世界是交互作用的创造者。
因此,成年人需要脱离原来的客体关系模型,重新建构一个自我关系模型,比如自知、自省、自爱、自尊、自我疗愈、自我鼓励、自我培育等,继而透过这样的自我客体与世界互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就会如何对待世界,这个世界也会如此待你。
第三点,我称之为“相信一切可能性!”你永远不知道生命会发生什么,能创造什么奇迹,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就好像10年前的我们,完全不会想到10年后的今天这个世界竟然如此惊人。十余年的时间,我活出了意料之外的人生,那么你也一样,只要你愿意!
人生的一切都不是自己事先设计好的,发现这一点,我便从原来极其想掌控自己的人生甚至他人的人生中解脱出来,彻底放下执念。然后,有一天我突然感悟到头脑对未来的想象似乎也局限着未来的可能性,于是连想象都放下了。人生,一切皆有可能,你永远不知道,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卓越多少倍,你竟然是个奇迹!
特别希望看到这本书的朋友们能获得生命的各种丰富体验,并且从各种体验中领悟到幸福是深情而幽默、愉悦而有意义地活着的美好感觉。祝福朋友们活在生命之流的祝福中,体会到幸福与他人无关,与欲望无关,完全是与你自己在神奇的生命中持续生长有关!
衷心感谢:
感谢过去经历过的一切
感谢曾经认真引导过我的每位导师
感谢未曾谋面却令我受益匪浅的心理学前辈们
感谢未来的一切可能性!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每个人都需要懂点心理学,就像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幸福!虽然你不一定需要心理咨询师,但你一定要拥有这本书!
——NLP教练之道创始人 李文超
在线试读
送给世界一个幸福健康的自己
生命是这个世界送给我们的好礼物,而我们能为世界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把这个礼物经营好,然后还给世界一个幸福健康的自己。在这一生中,我们会接受无数场专属自己的训练,这些训练仿佛是老天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所以我们的人生经历也是任何人都无法复制的。我们也许会不被爱、不爱自己、不去爱,我们也许会感到不公平、不应该、不幸福,但这些从来不是为了让我们沉沦,而是为了唤醒我们。如果我们能把人生看成学习的过程,那么即使面对再多的挑战和苦难,都会迎难而上,破解一道道人生难题,这时我们会觉察到人生中有使人幸福的资源和能量。这场人生训练的意义就在于培养我们拥有成熟的心智,拨开生活的表象,呈现内核真相,活出真我。
但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个真相,或者与真相脱离的话,我们就会活在由各种负面的信念和想法编织的虚幻故事里:我是个受伤的孩子,我要去斗争,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如果当初不这样做就好了……一旦有了这些想法,相信了这些自我评判,我们的内心就会有一种空洞的感觉,使我们感到消极、无力、没有价值感,希望通过外在的认可来填满这个坑洞。因此,我们拼命地去索取爱,去追求财富,想要受到重视,想要得到赞誉……这些欲望和需求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无法安定,使我们浮躁地生活着,并用这些假象来定义自己,这样我们便无法与真正幸福健康的人生产生联结。
“不被爱”的故事和真相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会对他未来的认知、思维、性格、情绪和行为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并非完全是负面的,有些幸运的孩子能从家庭中获得足够多的爱和关注,在成长过程中也能把人生经营得比较美好;有些不幸的孩子则在家庭中受到伤害或冷落,而没有被及时疗愈,他们未来的人生可能就比较混乱、迷茫。很多心理学家的经典观点也反复验证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比如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弗兰克·卡德勒曾说:“生命不幸的事实在于,我们遭受过的重大磨难大多数都来自自己的原生家庭,而且这种磨难是有可能遗传的,这很可怕,但是很真实。”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通过大量临床心理治疗得出结论:“深受原生家庭之痛的成年人一般来自三种有毒的父母:虐待型父母、缺位型父母和操控型父母。”而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ing)中道出:“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其实,原生家庭论本来是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解读的方向之一,也就是说,原生家庭论确实能部分地解释不幸人生的来源,不过也只是相关关系,而不是的因果关系。可惜的是,这种观点慢慢演化成心理咨询和教育的普世理论,它就像一根救命稻草,被很多人死死抓住,他们仿佛终于找到了悲惨人生的蓄意加害者和宣泄愤怒的出口,继而不断回忆甚至捏造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将“忽视”“创伤”“贬低”“控制”等言论对号入座。现如今,有些七八岁的孩子甚至都会指责,“所有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父母常常以爱的名义操纵我,我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原生家庭里”。他们满腹对原生家庭的抱怨和委屈,甚至偏激到认定“父母皆祸害”,然后独自舔舐伤口,深陷“不被爱”的人生剧本中。
但真相是,能认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伤害的人,其实已经不会再被原生家庭伤害到了。就像一个人只有在装醉的时候才会说“我醉了”,而在真醉的时候却说“我没醉”。能看见原生家庭伤害的存在,他就已经迈出了疗愈的步,而要不要去行动才是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环节。有些人认定自己已经被原生家庭限制住,总是不可避免地复制父母的行为模式,比如父母常常吵架,所以他明明不想和自己的伴侣吵,但莫名有种力量推动着去做出这种行为;比如父母贬低自己不能成就大事,所以他明明很渴望成功,却总在关键时刻放弃。
其实,我们人类都有自由选择行为的意志,如果我们放弃这种自主性,就一定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甩锅。我们都有对未知和失败的恐惧,所以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我们常常给自己设定很多假象:我没有得到过爱,我没有幸福的童年,我的父母不爱我,我不够好,我只配不幸的人生……如果我们失败了,这些设定可以让我们有一个用来归因的借口:只是因为自己有一个不可逆转的不幸童年。受害是受害者好使的借口,这种借口可以让受害者自我逃避,为自己没有努力争取、没有积极上进、没有勇气挑战开脱,以寻得自己心里舒坦,更能维持虚幻的自我价值感。总之,原生家庭没有问题,对原生家庭的认知才是问题。
“不爱自己”的故事和真相
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闭上眼睛,在10秒钟内说出3个你爱的人。我很好奇你的答案是什么,更好奇有多少人能记得说自己。Papi酱曾在一档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中对人生中重要的人进行排序,并引发观众的热议和反思。她认为人生重要的人首先是自己——这个陪伴自己长时间的人;然后是伴侣——今后要共度余生的人;后才是孩子和父母——只能陪自己走一小段路程的人。当天这个排序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名,很多网友纷纷表示不敢苟同,认为把自己排在位太自私,把父母排在后太不孝,把伴侣排在中间太无情。
有很多人可能会把伴侣放在位,但也恰恰是这一部分人的亲密关系问题多,他们常常控诉“我为了爱他,放弃了自我,放弃了美好的前途,他怎么一点都不知道珍惜我”“我为他做了那么多,他为什么永远都无动于衷”。其实,所有的感觉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有的选择也都是自己做的。我们之所以甘愿去做那个付出更多的人,是因为我们害怕如果不把对方放在更高的位置,他就看不到我们,也不会喜欢我们。我们需要通过更多地给予,来换取在意的人对我们的肯定和接纳。只有重要的人确认我们足够好,我们才能真正相信自己真的很好。
但这只会让我们把自我价值的衡量标准拱手交付给他人,我们也越来越对自己的价值不够确定,逐渐丧失力量感,自然就更容易向外寻求认可。我们自以为深爱一个人,对方身上的一些特质吸引我们,其实我们爱的是自己的投射。他身上的光环是我们替他贴上去的,他身上有我们所没有的部分、渴望拥有的部分,甚至是压抑的部分。但时间久了,我们发现对方并不完全是我们所期待的,他身上有我们不喜欢的部分,其实这正是我们自己拥有的、不能接纳的部分,所以我们才会试图改变他、否定他。
但真相是,没有一个生命能为另一个生命负责。“主动要求为别人的人生负责”和“要求别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都是一种注定会失望的期待。因为这两种关系中都充斥着对爱和关注的匮乏感,都希望通过对方来填补自己内心缺失的部分,都在对方身上投射了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所谓的一拍即合,其实就是双方都能填补彼此的缺失,让彼此有种完整的错觉。一段不始于爱的关系,注定无法结出爱的果实。
真正的爱,是始于爱自己的,就像一棵大树想要为人类奉献甘甜的果实,首先需要充分给予自己能量,去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结果。如果我们没有优先地给予自己、爱自己,就无法完整地去爱别人,我们爱的就只是我们认为好的一面,对方能够填补我们缺失的一面,也就是自己的投射和幻想。只有当我们真正地在意自己、看到自己、爱自己的好与不好时,才会有能力、有底气给自己好的一切,不再害怕失去,更不必向外寻求满足。就像我们小时候喝可乐,总是盯着瓶里还剩多少,但成年后就不会了,因为我们有能力想喝多少就买多少,也不用求着别人为我们买。爱的能力也是一样的,只有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温暖的爱。当我们的爱变得充满而富足时,就可以限度地爱自己和接受自己,也可以完整地、不加评判地接受对方的好与不好了。
“不去爱”的故事和真相
很多年轻人都会把“我不会再爱了”挂在嘴边,他们也时常觉得孤单,期待相濡以沫的爱情,但却总是害怕真的步入恋情,害怕跟异性亲密接触。即使能够谈恋爱,也无法切实享受爱情的美好和甜蜜,无法跟对方建立深度的联结,甚至会抵触拥抱、亲吻和性行为等亲密行为。他们担心在爱情中暴露真实而不完美的自己,担心自己会把这段关系搞砸,所以会提前给自己的心垒起厚厚的一堵墙,伪装出不真实的自己。热恋过后,他们担心对方会抛弃自己,常常表现得过度黏人、敏感多疑、患得患失。亲密关系中一旦发生冲突,他们也常常惯性地逃避、疏远,不会直面问题。这些都是爱无能的表现。他们或许真实经历过或看见过某些不好的关系的相处模式,导致他们对爱情产生一种恐惧感,不再信任和憧憬亲密关系。他们坚信自己不值得被爱,也坚信对方不能给自己想要的安全感和情感支持。或者说,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真爱存在,但却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一个深陷“不去爱”人生剧本的人常常这样为自己辩解:我们小时候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妈妈常用“我不要你了”来让我们放弃哭泣,爸爸常用“我不喜欢你了”来让我们放弃买玩具,他们还可能会用“你怎么就是没有别人听话”来让我们放弃任性。总之,父母总是用收回对我们的爱作为威胁,总是把我们的顺从当作好孩子的衡量标准。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离开父母的爱,我们就没法生存,所以我们只能掩饰不够好的自己,听话顺从,以迎合父母,照顾父母的感受,努力扮演值得被爱的孩子。长大后,即使有人爱我们,我们也不敢轻易接受,因为我们深知所有的爱是有条件的、明码标价的,不如早早拒绝;或者我们认定他们爱上的不是真实的自己,所以无法切实地感受到被爱的喜悦,还会在这段关系中一直用吵、闹等手段来试探对方的底线,只为证明他们是否真能接纳真正的我们。我们会把爱当作一种资源,或者一种能力。我们不会轻易付出爱,而是会尽可能地索取爱;我们没有爱人的能力,因为从没有被无条件地爱过。
但真相是,不是父母没有爱,而是在于一个人如何理解爱,接收爱。即使父母没有爱,不代表家族里没有爱。如果一个人没有爱,他不会存活到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爱在活,关键在于我们能活出多少爱。同样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有些人的人生剧本关键词就是可怜的、没人疼的,但有些人的人生剧本却是虽然没有爸妈,可村里所有的家都是自己的家。当一个人能活出自己的爱时,父母也能感受到爱的力量。所以,与其试图改变父母,改变外界,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修复自己接收爱的能力。只有我们改变了,家里的爱才能开始流动。
如何让沉睡的、不再流动的爱苏醒,这是我们的终身功课,关键就在于我们把自己当作谁的孩子。是父母的孩子、家族的孩子、社会的孩子,还是世界的孩子?我们把自己定位到哪个层次,就能得到哪部分的爱。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父母的孩子,活在家庭的小系统里,而父母没有给我们足够的爱,我们就容易变得卑微、可怜。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家族的孩子、社会的孩子、世界的孩子,那么我们就会活在更大的系统里,感受到家族的爱、社会的爱、世界的爱,并且能用感受到的爱的力量来打通自己的爱的河流,并以自己为源头来滋养所在的小系统。
我的爸爸和爷爷关系一直不好,因为爷爷是家族里在他那一代11个孩子中存活下来的男孩,从小就被娇生惯养,任性自私,对家人不管不问,只顾自己喝酒,从来没有给孩子做过一顿饭,因此爸爸很恨爷爷。学习心理学后,我告诉爸爸:“我很感谢爷爷,因为他这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很伟大了,这件事就是活下来,有了你,这样才有了我。”当我把自己看作是家族的孩子,而不只是爸爸的孩子时,我才能看到家族送给我的礼物。我这里的爱流动了,也能反过来滋养我的爸爸,爸爸也开始通过更有爱的方式去看待爷爷。所以,我们不需要教父母怎么去爱,也不用担心父母没有给自己足够的爱,我们只需要从大爱的视角去提取家族的爱、社会的爱、世界的爱,就足够活好自己了。这种爱就像云盘,家族中的后代里的每一个人也都可以去“云盘”下载爱。这是一种资源取向的视角,也是一种学习爱的能力。
总之,无论我们的人生剧本中是否有不被爱、不爱自己还是不去爱,这些都不是生命的真相。这一切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们没有力量,没有抗争,没有争取,没有选择与真实的自己站在一起,以至于我们选择认同别人的评价、寻求别人的认可、违背自己的内心,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们总是通过抱怨不幸福的原生家庭来宣泄负面情绪,通过寻求别人的爱和关注来填补内心的缺失,通过更多付出和委曲求全来确定自我价值感,却从未有意识地去觉知、去面对、去挖掘人生的真相。
其实所有人都会遇到困难、不如意,甚至不幸,这也是生命礼物的一部分,我们不要用任何标签来定义自己,继而维持一个受害者的身份,而要以成年人的智者心态来为自己负责。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每一种困难都是资源,苦难不是欢乐的例外,而是欢乐的一部分,这就是生命的真相。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愿我们都有勇气拨开人生故事的表象,呈现内核真相,活出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