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pdf+word+epub+mobi+txt+azw3)多种格式任挑,编号: tushu-0337
电子书
实体书出售(押金): 100元
实体书出租(租金): 5元
书名: 理论物理学教程(场论)
建议用途: 书架装饰
ISBN:9787040351736
理论物理学教程
开本:16开
译者:鲁欣
商品详情
基本详情信息
书名:场论
ISBN:9787040351736
作者:[俄]朗道、[俄]E.M.栗弗席兹 著;鲁欣、任朗、袁炳南 译;印振隆 校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其他信息
定价:99.00
纸张:胶版纸
页数:444
尺寸:16开
版次:8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丛书:不详
分类:自然科学
《理论物理学教程·第2卷:场论(第8版)》是《理论物理学教程》的第二卷,根据俄文新版译出,讲述电磁场和引力场的经典理论。书中叙述了相对性原理和相对论力学,基于作用原理的电磁场方程的推导,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问题,几章介绍了广义相对论,同时阐述张量分析的基础理论。《理论物理学教程·第2卷:场论(第8版)》以其清晰、简洁的风格,例题的原创性和多样性而备受欢迎。《理论物理学教程·第2卷:场论(第8版)》可供高等院校物理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1908-19681,理论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08年P月22日生于今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巴库,父母是工程师和医生。朗道19岁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开始学术生涯。1929-1931年赴德国、瑞士、荷兰、英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进修,特别是在哥本哈根,曾受益于玻尔的指引。1932-1937年,朗道在哈尔科夫担任乌克兰物理技术研究所理论部主任。从1937年起在莫斯科担任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理论部主任。朗道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曾先后在哈尔科夫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学校教授理论物理,撰写了大量教材和科普读物。朗道的研究工作几乎涵盖了从流体力学到量子场论的所有理论物理学分支。1927年朗道引入量子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密度矩阵;1930年创立电子抗磁性的量子理论(相关现象被称为朗道抗磁性,电子的相应能级被称为朗道能级);1935年创立铁磁性的磁畴理论和反铁磁性的理论解释;1936-1937年创立二级相变的一般理论和超导体的中间态理论(相关理论被称为朗道相变理论和朗道中间态结构模型);1937年创立原子核的概率理论;1940-1941年创立液氦的超流理论(被称为朗道超流理论)和量子液体理论;1946年创立等离子体振动理论(相关现象被称为朗道阻尼);1950年与金兹堡一起创立超导理论(金兹堡-朗道唯象理论);1954年创立基本粒子的电荷约束理论;1956-1958年创立了费米液体的量子理论(被称为朗道费米液体理论)并提出了弱相互作用的CP不变性。朗道于1946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曾3次获得苏联国家奖;1954年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1年获得马克斯·普朗克奖章和弗里茨·伦敦奖;1962年他与栗弗席兹合著的《理论物理学教程》获得列宁奖,同年,他因为对凝聚态物质特别是液氦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朗道还是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土、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土、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和法国物理学会的荣誉会员。…
第七版编者序言
第六版序言
版和第二版序言摘录
重要符号
章相对性原理
§1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
§2间隔
§3固有时
§4洛伦兹变换
§5速度的变换
§6四维矢量
§7四维速度
第二章相对论力学
§8小作用量原理
§9能量与动量
§10分布函数的变换
§11粒子的衰变
§12不变截面
§13粒子的弹性碰撞
§14角动量
第三章电磁场中的电荷
§15相对论中的基本粒子
§16场的四维势
§17场中电荷的运动方程
§18规范不变性
§19恒定电磁场
§20在恒定均匀电场中的运动
§21在恒定均匀磁场中的运动
§22电荷在均匀恒定的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23电磁场张量
§24场的洛伦兹变换
§25场的不变量
第四章电磁场方程
§26对麦克斯韦方程
§27电磁场的作用量
§28四维电流矢量
§29连续性方程
§30第二对麦克斯韦方程
§31能量密度和能流
§32能量动量张量
§33电磁场的能量动量张量
§34位力定理
§35宏观物体的能量动量张量
第五章恒定电磁场
§36厍仑定律
§37电荷的静电能
§38匀速运动电荷的场
§39库仑场内的运动
§40偶极矩
§41多极矩
§42外场中的电荷体系
§43恒定磁场
§44磁矩
§45拉莫尔定理
第六章电磁波
第七章光的传播
第八章运动电荷的场
第九章电磁波的辐射
第十章引力场中的粒子
第十一章引力场方程
第十二章引力物体的场
第十三章引力波
第十四章相对论宇宙学
索引一
译后记”…